兰力(伏立康唑胶囊)

药品提示:

兰力(伏立康唑胶囊):本品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适应症如下:
治疗侵袭性曲霉病。
治疗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念珠菌血症。
治疗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
治疗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本品应主要用于治疗患有进展性、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的患者。
以下关于兰力(伏立康唑胶囊)的作用机理、疗效、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副作用、效果、禁忌症、注意事项及其价格等信息由诺本专科新特药房专业药师为您介绍,药师同时提醒您:为了您的健康,请正确选药,合理用药。 【咨询药师】

【兰力药物名称】
通用名称:伏立康唑胶囊
商品名称:兰力
英文名称:Voriconazole Capsules
汉语拼音:Fulikangzuo Jiaonang

【兰力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伏立康唑,
化学名称: (2R,3S) -2- (2,4-二氟苯基) -3- (5-氟-4-嘧啶基) -1- (1H-1,2.4-三氮唑-1-基) -2-丁醇。
分子式: C16H14F3N5O
分子量: 349.31

【兰力性状】
本品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

【兰力适应症】
本品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适应症如下:
治疗侵袭性曲霉病。
治疗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念珠菌血症。
治疗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
治疗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本品应主要用于治疗患有进展性、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的患者。

【兰力规格】
50mg

【兰力用法用量】
伏立康唑薄膜衣片应至少在饭前1小时或者饭后1小时后服用.
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前或治疗期间应监测血电解质,如存在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应予以纠正(参见【注意事项】 )。
本品另有规格为200mg注射用无菌粉末和40mg/ml干混悬剂。
成人用药
无论是静脉滴注或口服给药,首次给药时第一天均应给予首次负荷剂量,以使其血药浓度在给药第一天即接近于稳态浓度。由于口服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很高(96%, 参见【药代动力学】 ),所以在有临床指征时静脉滴注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可以互换。
详细剂量见下表
 
                                                                        口服
                                            静脉滴注                               患者体重240kg                患者体重<40kg
   负荷剂量
                                        每12小时给药1次,每次      每12小时给药1次,每次       每12小时给药1次,每次
(适用于第1个24小             6mg/Kg                                   400mg                               200mg
      时)    
维持剂量(开始用药24    每日给药2次,每次4mg/Kg     每日给药2次,每次200mg       每日给药2 次,每次100mg
   小时以后)
 
序贯疗法
   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尚可以进行序贯治疗,此时口服给药无需给予负荷剂量,因为此前静脉滴注给药已经使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达稳态。推荐剂量如下:
 
    负荷剂量                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每次6mg/kg (适用于第1个24小时)
                                 静脉滴注                   口服*
    维持剂量                4mg/kg                   200mg
                                每12小时给药1次       每12小时给药1次
 
注:*口服维持剂量:体重≥40kg 者,每12 小时1次,每次200mg, 体重<40kg的成年患者,每12小时1次,每次100mg。
疗程
   疗程视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及微生物学检测结果而定,谨慎选择合理治疗时间。
   对于6个月以上的长期治疗,应仔细权衡获益与风险。见【注意事项】和【临床试验】
剂量调整
   在使用本品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当严密监测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药物方案,参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
   口服给药:如果患者治疗反应欠佳,口服给药的维持剂量可以增加到每日2次,每次300mg:体重小于40kg的患者口服剂量可增加至每日2次,每次150mg。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上述较高的剂量,口服给药的维持剂量可以每次减50mg,逐渐减到每日2次,每次200mg (体重小于40kg的患者减到每日2次,每次100mg)。
   与苯妥英合用时, 伏立康唑的口服维持剂量应从200mg每日两次,增加到400mg 每日两次(体重小于40kg的的患者剂量应从100mg每日两次,增加到
200mg每日两次)。参见【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与依非韦伦合用时,伏立康唑的维持剂量应当增加到400mg, 每12小时1次, 依非韦伦的剂量应当减少50%,即减少到300mg每日1次。 停用伏立康唑治
疗的时候,依非韦伦应当恢复到其最初的剂量。参见【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人用药
   老年人应用本品时无需调整剂量。参见【药代动力学】。
肾功能损害者用药
   肾功能损害对本品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没有影响。因此,轻度至重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本品均无需调整剂量。参见【药代动力学】。
   伏立康唑可经血液透析清除,清除率为121ml/min. 4小时血液透析清除的药量有限,不必因此调整剂量。
功能损害者用药
   急性损害者(谷丙转氨酶ALT/GPT和谷草转氨酶AST/GOT增高)无需调整剂量,但应继续监测肝功能以观察是否有进一步升高。
   建议轻度到中度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 和B)伏立康唑的负荷剂量不变,但维持剂量减半。参见【药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重度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C) 应用本品的研究。
   有报道本品与肝功能化验异常增高和肝损害的体征(如黄疸)有关,因此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本品时必须权衡利弊。当利益大于风险时方可使用。
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本品时必须密切监测药物毒性。参见【不良反应】 。
儿童用药
   因为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尚不充分,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参见 【不良反应】和【药代动力学】 )
   2岁到<12岁的儿童中推荐的维持用药方案如下:
 
                                 静脉*                 口服**
    负荷剂量               口服和静脉用药都不推荐用负荷剂量
    维持治疗               7mg/kg,每日2次         200mg,每日2次
 
  *基于对82例2岁到<12岁的免疫缺陷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基于对47例2岁到<12岁的免疫缺陷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尚未对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的2岁到<12岁的儿童患者应用本品进行研究。参见【不良反应】和【药代动力学】,
   对于儿童的这些推荐剂量是基于伏立康唑干混悬剂的研究结果。尚未在儿童中进行伏立康唑口服干混悬剂和片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考虑到儿童的胃肠
通过时间较短,片剂在儿童的吸收可能与成人不同。因此推荐2-< 12岁的儿童使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
青少年(12到16岁)
  本品在青少年中的用药剂量应同成年人。
  在治疗性研究中,对伏立康唑在青少年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研究很少。

【兰力不良反应】
  文献资料介绍的不良反应如下:
总体情况
  在治疗研究中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所有原因)为视觉障碍(18.7%) 、发热(5.7%)、恶心(5.4%) 皮疹(5.3%) 、呕吐(4.4%)、寒战(3.7%)、
头痛(3.0%)、肝功能检查值升高(2.7%)、 心动过速(2.4%)、幻觉(2.4%) .与治疗有关的,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事件包括肝功能试验值增高、皮疹
和视觉障碍。
在成人中进行的临床研究
  以下表格中的数据来源于1655 例参加伏立康唑治疗研究的患者。它代表了不同的人群,包括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例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HIV患者,以及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但不包括健康志愿者、因同情而给予治疗者和参加非治疗研究的患者。这些患者中男性占62%,平均年龄46岁(11-90岁,其中12-18 岁的患者51例),白种人占78%,黑种人占10%。561 例患者伏立康唑的疗程超过12周,136 例疗程超过6个月。表2总结了所有伏立康唑治疗的研究人群,包括研究307/602和研究608,或研究305,发生率≥2%的不良事件,以及发生率<2%的受到关注的不良事件。
  研究307/602中,381 例急性侵袭性曲霉病患者分别给予伏立康唑(196例)和两性霉素B (185 例),之后继以其他已市售的抗真菌药物治疗。伏立康唑组因不良事件停止给药的发生率为21.4% (42/196例患者)。研究608中,403例念珠菌血症患者分别接受伏立康唑(272例)和两性霉素B继予氟康唑序贯治疗(131例),比较两者疗效。伏立康唑组272例患者中因不良事件停止给药的发生率为19.5%。研究305评价了伏立康唑口服(200例)和氟康唑(191例)口服治疗食道念珠菌病的疗效。研究305中伏立康唑组因不良事件停止给药的发生率为7% (14/200 例患者)。
  这些研究中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将在后面的临床实验检查中讨论。
表1治疗中发生的不良事件
 (所有治疗研究中包括研究307/602-608合并分析和研究305,伏立康唑组发生率≥2%的不良事件,以及发生率<2%的受到关注的不良事件,这些不良事件可能与药物有关或与药物关系不明) *:
 
                       所有的                             方案307/602和608                               方案305
                      治疗研究                           (静脉滴注/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    二性霉素B*     二性霉素B→             伏立康唑      氟康唑
                       N=1655               N=468       N=185        氟康唑N=131             N=200        N=191
                       N (%)                   N (%)         N (%)           N (%)                         N (%)        N(%)
特殊感觉**
视觉异常          310 (18.7)        63 (13.5)          1 (0.5)          0                             31 (15.5)     8 (4.2)
畏光                     37 (2.2)            8 (1.7)          0                 0                                  5 (2.5)         2 (1.0)
色视                     20 (1.2)            2 (0.4)          0                 0                                   2 (1.0)          0
全身反应
发热                     94 (5.7)            8 (1.7)       25 (13.5)        5 (3.8)                                0              0
寒战                     61 (3.7)            1 (0.2)       36 (19.5)        8 (6.1)                            1 (0.5)          0
头痛                     49 (3.0)            9 (1.9)           8 (4.3)        1 (0.8)                                0           1 (0.5)
心血管系统
心动过速              39 (2.4)            6 (1.3)           5 (2.7)            0                                    0              0
消化系统
恶心                     89 (5.4)          18 (3.8)       29 (15.7)        2 (1.5)                              2 (1.0)        3 (1.6)
呕吐                     72 (4.4)          15 (3.2)         18 (9.7)        1 (0.8)                              2 (1.0)        1 (0.5)
肝功能检查异常    45 (2.7)          15 (3.2)           4 (2.2)         1 (0.8)                             6 (3.0)        2 (1.0)
胆汁淤积性黄疸    17 (1.0)            8 (1.7)          0                 1 (0.8)                              3 (1.5)          0
代谢和营养系统
碱性磷酸酶增高    59 (3.6)           19 (4.1)         4 (2.2)         3 (2.3)                            10 (5.0)        3 (1.6)
肝酶增高              30 (1.8)           11 (2.4)         5 (2.7)         1 (0.8)                              3 (1.5)           0
SGOT增高            31 (1.9)             9 (1.9)         0                1 (0.8)                               8 (4.0)        2 (1.0)
SGPT增高             29 (1.8)             9 (1.9)        1 (0.5)         2 (1.5)                               6 (3.0)        2 (1.0)
低钾血症               26 (1.6)             3 (0.6)    36 (19.5)      16 (12.2)                                 0               0
胆红素血症            15 (0.9)             5 (1.1)        3 (1.6)        2 (1.5)                                1 (0.5)          0
肌酐值增高              4 (0.2)                0         59 (31.9)      10 (7.6)                                1 (0.5)          0
神经系统
幻觉                      39 (2.4)            13 (2.8)       1 (0.5)         0                                          0                0
皮肤和附属器
皮疹                      88 (5.3)            20 (4.3)       7 (3.8)         1 (0.8)                                3 (1.5)       1 (0.5)
泌尿生殖
肾功能异常            10 (0.6)              6 (1.3)     40 (21.6)       9 (6.9)                                1 (0.5)       1 (0.5)
急性肾衰                 7 (0.4)              2 (0.4)       11 (5.9)        7 (5.3)                                  0                0
↑研究307/602:侵袭性曲霉病;研究608: 念珠菌血症;研究305:食道念珠菌病
*使用二性霉素B后给予其它已上市的抗真菌治疗
**参见【注意事项】
其他较为少见的不良事件
   以下所列出的不良事件在所有研究中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N= 1655)中的发生率<2%。这些不良事件包括无法排除与伏立康唑治疗有相关性的事件,或者是提示医生采取措施以减少患者风险的事件,但不包括表2中已列出的不良事件,也未包括临床研究中报告的所有不良事件。
   全身反应:腹痛、腹部膨大、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参见【注意事项】)、腹水、虚弱、背痛、胸痛、蜂窝织炎、水肿、面部水肿、侧腹痛、流感样症状、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肉芽肿、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部位感染/炎症、粘膜功能失调、 多器##官衰竭、疼痛、骨盆疼痛、腹膜炎、败血症、胸骨下胸痛。
   心血管系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二联率、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心脏扩大、心肌病、脑出血、脑缺血、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力衰竭、深部血栓性静脉炎、心内膜炎、期外收缩、心搏停止、高血压、低血压、心肌梗塞、结性心律失常、心悸、静脉炎、体位性低血压、肺栓寒、QT间期延长、室上性期外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昏厥、血栓性静脉炎、血管扩张、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室性心动过速(包括尖端扭转型室速)。
   消化系统:厌食、 唇炎、胆囊炎、胆石症、便秘、腹泻、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十二指肠炎、消化不良、吞咽困难、口干、食道溃疡、食道炎、肠胃气胀、胃肠炎、胃肠出血、GGT/LDH增高、齿龈炎、舌炎、齿龈出血、齿龈增生、吐血、肝昏迷、肝衰竭、肝炎、肠穿孔、肠溃疡、黄疸、肝肿大、黑粪症、口腔溃疡、胰腺炎、腮腺肿大、牙周炎、直肠炎、伪膜性肠炎、直肠功能紊乱、直肠出血、胃溃疡、胃炎、舌肿大。
   内分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降低。
   血液和淋巴:粒细胞缺乏症、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出血时间延长、发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瘀班、嗜酸性细胞增多、血容量过多、白细胞减少、淋巴结病、淋巴管炎、骨髓抑制、 全血细胞减少、瘀点、紫癫、脾肿大、血小板减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降低伏立康唑和氟康唑剂量或给药频率以消除该影响的方法尚未建立。在使用氟康唑后续贯使用伏立康唑时,建议监测伏立康唑相关的不良事件。
   抗逆转录病毒 药物:
   茚地那韦(CY3A4底物和抑制剂):同时应用茚地那韦(每日3次,每次800mg) 和伏立康唑,伏立康唑的Cmax、Cmin (血药谷浓度)和AUC,以及茚地那韦的Cmax和AUC.均未受到显著影响。
   其他HIV蛋白酶抑制剂(CYP3A4抑制剂):体外研究提示伏立康唑对HIV蛋白酶抑制剂(如沙奎那韦、安泼那韦和奈非那韦)的代谢有抑制作用,同时蛋白酶抑制剂也可抑制伏立康唑的代谢。但仅通过体外研究的结果无法预测两者合用后在人体内的情况。因此同时应用这两种药物时须监测药物的疗效和/或毒性。
   依非韦伦[一种非核苷逆转录酶的抑制剂(CYP450诱导剂: CYP3A4抑制剂和底物)]:禁止本品在标准剂量下与标准剂量的依法韦伦同时应用。在健康志愿者中,依非韦伦(400mg口服一天一次) 稳态时,使伏立康唑稳态Cmax和AUCt分别平均降低61%和77%。同一研究中,伏立康唑稳态时,使健康志愿者中依非韦伦的稳态Cmax和AUC t 分别平均增加38%和44%。
   在一项单独的在健康受试者进行的研究中,合用伏立康唑30mgBID和低剂量依非韦伦(300mg每日1次)未能得到足够的伏立康唑暴露量。
   健康受试者中伏立康唑400mg每日2次与依非韦伦300mg口服每日1次合用后,与伏立康唑200mg每日2次单用相比。伏立康唑的AUC t 降低7%,Cmax升高23%。与依非韦伦600mg每日1次单用相比,伏立康唑400mg每日2次与其合用后依非韦伦的AUC t 升高17%,Cmax相等。这些差异没有临床意义。
   伏立康唑与依非韦伦合用时,伏立康唑的维持剂量应当增加到400mg每日2次,依非韦伦的剂量应当降低50%,即减少到300mg每日1次(参见【用法用量】)。
停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时候,依非韦伦应当恢复到其最初的剂量。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 (CYP3A4底物, CYP3A4抑制剂或CYP450诱导剂): 体外研究显示地拉韦啶(delavird) 可抑制伏立康唑代谢。虽然未经研究,奈韦拉平也可能诱导伏立康唑代谢。体内研究证明伏立康唑抑制依非韦伦的代谢。同时伏立康唑也可能抑制依非韦伦以外的其他NNRTI的代谢。两者合用时应严密监测药物的疗效和/或毒性。当伏立康唑与依非韦伦合用时需要调整剂量(参见【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兰力药物过量】
   在临床研究中有3例儿科患者意外发生药物过量。这些患者接受了5倍于静脉推荐剂量的伏立康唑,其中出现1例持续10分钟的畏光不良事件。
   目前尚无已知的伏立康唑的解毒剂。
   伏立康唑已知的血液透析的清除率为121ml/min,所以当药物过量时血液透析有助于将伏立康唑从体内清除。

【兰力药理毒理】
作用机制
   伏立康唑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14a -甾醇去甲基化,从而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体外试验表明伏立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本品对念珠菌属(包括耐氟康唑的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白念珠菌耐药株)具有抗菌作用,对所有检测的曲菌属真菌有杀菌作用。此外,伏立康唑在体外对其他致病性真菌也有杀菌作用,包括对现有抗真菌药敏感性较低的菌属,例如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
微生物学
   临床研究表明伏立康唑对曲霉属,包括黄曲霉、烟曲霉、土曲霉、黑曲霉、构巢曲霉:念珠菌属,包括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以及部分都柏林念珠菌、平常念珠菌和吉利蒙念珠菌:足放线病菌属,包括尖端足分支霉和多育足分支霉和镰刀菌属有临床疗效(好转或治愈,参见【临床试验】部分)。
   其他伏立康唑治疗有效(通常为治愈或好转)的真菌感染包括链格孢属、皮炎芽生菌、头分裂芽生菌、支孢霉属、粗球孢子菌、冠状耳霉、新型隐球菌、喙状明脐菌、棘状外瓶霉、裴氏着色霉、足菌肿马杜拉菌、拟青霉属、青霉菌属,包括马尼弗氏青霉菌、烂木瓶霉、短帚霉和毛孢子菌属,包括白色毛孢子菌感染。
   体外试验表明伏立康唑对以下临床分离的真菌有抗菌作用,包括顶孢霉属、链格孢属、双极霉属、支孢瓶霉属、英膜组织胞浆菌。伏立康唑在0.05-2 ug/ml的浓度范围,可以抑制大多数菌株。
   体外试验观察到伏立康唑对弯孢霉属和孢子丝菌属有抗菌作用,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治疗前应采集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并进行其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便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在获得培养结果和其他实验室检直结果以前必须先进行抗感染治疗,但是一旦获得结果,应根据此调整用药方案。
药敏试验方法
曲霉菌属和其他丝状真菌
   曲霉菌属和其他丝状真菌的折点标准尚未建立。
念珠菌属
   伏立康唑对念珠菌属的折点标准仅适用于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M27微量肉汤稀释法的48小时MIC读数结果或M44纸片扩散法24小时抑菌圈直径读数结果。
   微量肉汤稀释法技术:该法用于定量测定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通过MIC可估计念珠菌属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MIC应采用标准化方法在第48小时测定,该方法需要用微量稀释法(肉汤)的标准接种物浓度和标准伏立康唑粉未浓度的方法。MIC值应按照下表中的折点标准进行解读。
   扩散法技术:该定性方法需要测量抑菌圈直径,能够可重复地评估念珠菌属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该标准化方法需要使用标准化接种物浓度,使用经1微克伏立康唑浸透的纸片在第24小时来检测酵母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性。下表提供了纸片扩散法的折点标准。
伏立康唑敏感性标准
 
                微量肉汤稀释法48小时(MIC,单位u g/mL)           纸片扩散法24小时(抑菌圈直径,单位mm)
                               敏感(S)     中介(I)    耐药(R)                 敏感(S)        中介(I)     耐药(R)
伏立康唑                  ≤1.0        2.0       ≥4.0                          ≥17         14-16      ≤13
 
  注:上表为伏立康唑对念珠菌属的折点( u g/ml)。
   敏感指当应用推荐剂量的抗真菌药物时,通常达到的药物浓度可抑制感染部位的菌株。中介指当药物在局部生理浓聚或使用高剂量药物时可有效治疗致病菌株引起的感染。耐药指当使用正常剂量方案时通常可达到的药物浓度不能抑制致病菌株,并且在治疗研究中尚未可靠地证明药物对该菌株感染的临床有效性。
质量控制
   标准化药敏试验方法需要使用质控微生物来确保试验操作技术方法的准确性。下表中注明的范围数值是用标准的伏立康唑粉末和1μg纸片来测定的。
   注:质控微生物是具有与耐药机制相关的生物学特性及真菌遗传学表达特性的特定微生物菌株。无临床意义。
伏立康唑经药敏试验结果验证可接受的质控范围
 
    质量控制株        微量肉汤稀释法48小时       纸片扩散法24小时
                       (MIC,单位u g/mL)       (抑菌圈直径,单位mm)
   近平滑念珠菌           0.03-0.25                    28-37
    ATCC22019
   克柔念珠菌             0.12-1.0                     16-25
    ATCC6258
   白色念珠菌                 *                        31-42
   ATCC90028
 
*由于在最初的质控研究中存在广泛的实验室间变异,尚未确定该菌株/抗真菌药组合的质控范围。
ATCC是美国标准生物品收藏中心的注册商标。
在动物模型中活性
   伏立康唑在免疫功能正常和/或免疫抑制的豚鼠中,对烟曲霉(包括一株对伊曲康唑敏感性降低的菌株)或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包括一株对氟康唑敏感性降低的菌株)、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所致的全身性和/或肺部感染有效,该研究的终点是:感染动物的生存期延长和/或靶器##官的真菌负荷减轻,在一项实验中,伏立康唑在免疫功能正常的豚鼠中对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有效。
耐药性
   关于念珠菌、曲霉菌、足放线病菌属以及镰刀菌属对伏立康唑的体外耐药情况尚无足够的研究。目前尚未知伏立康唑抗菌谱中的各类真菌耐药性发展的情况。
   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性降低的真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性亦有可能降低,提示在这些唑类药物中可能存在着交叉耐药。交叉耐药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确立。如果临床病例的分离菌呈现交叉耐药,则可能需要更换其他抗真省药物治疗,
临床前安全性资料
   重复给药的毒性研究提示伏立康唑的靶器##官为肝脏。与其他抗真菌药相似,实验动物发生肝毒性时的血浆暴露量相当于人用治疗剂量所达到的暴露量。大鼠、小鼠和狗的实验发现伏立康唑也可诱导肾上腺发生微小病变。其它对安全性药理学、生殖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常规研究未发现伏立康唑对人体有特殊危害。
   生殖研究表明,伏立康唑的全身暴露量相当于人用治疗剂量所达到的暴露量时,对大鼠具有致畸作用,对家兔具有胚胎毒性。在分娩前和分娩后的研究中,给予大鼠低于人用治疗剂量所达到的暴露量后,大鼠妊娠时间延长,分娩时间延长,引起难产导致母鼠死亡,围产期幼鼠存活率降低。与其他唑类抗真菌药相仿,伏立康唑影响分娩的机制很可能有种属特异性,其中包括降低雌二醇的水平。
致癌作用 致畸变作用和生殖损害
   在大鼠和小鼠中进行了为期2年的伏立康唑致癌力研究。分别给大鼠口服6,18或50mg/kg的伏立康唑,或按mg/m*2计算, 分别给于0.2, 0.6 或1.6倍常用维持剂量的伏立康唑。在给予50mg/kg 伏立康唑的雌鼠中检测到肝细胞腺瘤,在给予6mg/kg 和50mg/kg剂量的雄鼠中检测到肝细胞癌。分别给小鼠口服10,30或100mg/kg的伏立康唑,或按mg/m*2计算, 分别给予0.1, 0.4 或1.4 倍常用维持剂量的伏立康唑,在两种性别的小鼠中均检测到肝细胞腺瘤,在给予1.4倍常用维持量伏立康唑的雄小鼠中还检测到了肝细胞癌。
   在体外人淋巴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伏立康唑,可观察到伏立康唑的致畸变作用(主要为染色体断裂)。在Ames 试验、CHO试验,小鼠微核试验或DNA修复试验(非常规DNA合成试验)中均未发现伏立康唑有基因毒性。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50mg/kg,或1.6倍建议维持剂量的伏立康唑可使大鼠怀孕率显著降低,但大规模的生殖研究未发现上述显著差异。
致畸性
   参见【注意事项】.

【兰力药代动力学】
一般药代动力学特点
   分别在健康受试者、特殊人群和患者中进行了伏立康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对伴有曲霉病危险因素(主要为淋巴系统或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的患者研究发现,每日2次口服伏立康唑,每次200mg或300mg,共14天,其药代动力学特点( 包括吸收快,吸收稳定,体内蓄积和非线性药代动力学)与健康受试者一致。
   由于伏立康唑的代谢具有饱和性,所以其药代动力学呈非线性,药量暴露增加的比例远大于剂量增加的比例。因此如果口服剂量从每日2次,每次200mg增加到每日2次,每次300mg时,估计暴露量(AUC t )平均增加2.5倍。当给予受试者推荐的负荷剂量(静脉滴注或口服)后,24小时内其血药浓度接近于稳态浓度。如不给予负荷剂量,每日2次多剂量给药后大多数受试者的血药浓度约在第6天时达到稳态。
吸收
   口服本品吸收迅速而完全,给药后1-2小时达到血药峰浓度。口服后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6%。当多剂量给药,且与高脂肪餐同时服用时,伏立康唑的Cmax和AUC t 分别减少34%和24%。胃液pH值改变对本品吸收无影响。
分布
   稳态浓度下伏立康唑的分布容积为4.6l/kg,提示本品在组织中广泛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58% 。一项研究中,对8名患者的脑脊液进行了检测,所有患者的脑脊液中均可检测到伏立康唑。
代谢
   体外试验表明伏立康唑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2C19, CYP2C9和CYP3A4代谢。
   伏立康唑的药代动力学个体间差异很大。
   体内研究表明CYP2C19在本品的代谢中有重要作用,这种酶具有基因多态性.例如: 15-20%的亚洲人属于弱代谢者,而白人和黑人中的弱代谢者仅占3-5%.在健康白人和健康日本人中的研究表明:弱代谢者的药物暴露量(AUC t )平均比纯合子强代谢者的暴露量高4倍,杂合子强代谢者的药物暴露量比纯合子强代谢者高2倍。
   伏立康唑的主要代谢产物为N-氧化物,在血浆中约占72%。该代谢产物抗菌活性微弱,对伏立康唑的药理作用无显著影响。
排泄
   伏立康唑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仅有少于2%的药物以原形经尿排出。
   给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过的伏立康唑后,多次静脉滴注给药者和多剂量口服给药者中分别约有80%和83%的放射活性在尿中回收。绝大多数的放射活性(>94%)在给药(静脉滴注或口服)后96小时内经尿排出。
   伏立康唑的终末半衰期与剂量有关。口服200mg后终末半衰期约为6小时。由于其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点,终末半衰明值不能用于预测伏立康唑的蓄积或清除。
药代动力学一药效动力学的关系
   在10项治疗研究中,受试者的平均血浆浓度和最大血浆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2425ng/ml (四分位区间1193-4380ng/ml)和3742ng/ml (四分位区间2027-6302ng/ml)。在研究中未发现平均、最大和最低血药浓度与治疗结果有关。
   对临床研究资料中药代动力学一药效动力学的分析发现, 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与肝功能检查异常和视觉障碍有关。
特殊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
性别
   一项多剂量口服给药的研究中,健康年轻女性的Cmax和AUC t 较健康年轻男性(18-45岁)分别高83%和113%。在同项研究中,健康老年女性的Cmax和AUC t 与健康老年男性(≥65岁)无显著差异。
   临床应用中,不同性别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伏立康唑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血药浓度相仿,因此,无需按照性别调整剂量。
老年人
   一项多剂量口服给药的研究中,健康老年男性(≥65岁)的Cmax和AUC t 较健康年轻男性(18-45岁) 分别高61%和86%。但健康老年女性(≥65岁)的Cmax和AUC t 与健康年轻女性(18-45岁) 无显著差异。
   治疗研究中未按照年龄调整用药剂量。研究中观察了血药浓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伏立康唑在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相仿,因此老年患者应用本品无需调整剂量。
儿童
   儿童患者的推荐口服用药剂量是根据47例2岁到< 12岁的免疫抑制儿童患者汇总数据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提出的,在4和6mg/kg每 日2次多剂口服混悬剂的药代动力学试验中对这些儿童进行了评价。
   儿童和成年人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数据比较显示,为使暴露量与成年人200mg每82次维持剂量的暴露量相当,无论体重如何,儿童患者的口服混悬剂维持剂量应当为200mg每日2次。儿童患者的总体倾向是,体重较低的患儿生物利用度低,体重较高的患儿生物利用度高( 与成年人的程度相近)。
   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的结果,2岁到< 12岁的儿童患者使用口服混悬剂200mg每日2次,不需要根据年龄或者体重进行剂量调整。儿童患者不需要使用负荷剂量。吸收不良和极低体重儿童患者口服生物利用度有限,建议应用伏立康唑静脉剂型。
肾功能损害者
   肾功能正常、 以及轻度(肌酐清除率为41-60ml/min)至重度(肌酐清除率为< 20ml/min)肾功能损害者分别口服本品单剂200mg,伏立康唑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未发生显著改变。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者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相仿。参见【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中的剂量和肾功能监测建议。
   中度到重度肾功能损害者( 血肌酐值>2.5mg/dl)应用本品静脉剂型时,可发生赋形剂磺丁倍他环糊精钠(SBECD)的蓄积。推荐剂量和肾功能监测可参见【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肝功能损害者
   单剂口服伏立康唑200mg后,轻度到中度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和B) 的AUC t 较肝功能正常者高233%,蛋白结合率不受肝功能损害影响。
   一项多剂量口服给药的研究中,中度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B)的维持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100mg:肝功能正常者每日2次,每次200mg,结果两者AUC t 相仿。尚无严重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C)的药代动力学资料,肝功能损害时的推荐剂量和监测参见【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兰力贮藏】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兰力包装】
聚酰胺/铝/聚氯乙烯冷冲压成型固体药用复合硬片,药物包装用铝箔包装。1、 4粒/板/盒; 2、8粒/板/盒; 3、10粒/板/盒; 4、12粒/板/盒。

【兰力有效期】
36个月

【兰力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及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总局标准YBH04462014

【兰力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140139

【兰力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药品名称 通用名 产地 规格 单位 参考(元)
15016 兰力(伏立康唑胶囊) 伏立康唑胶囊 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0mg*8粒/盒 185元

温馨提示:

1. 如果您发现该文章有任何错误,请点击“我要报错”,我们将热忱感谢您的批评指正!
2. 以上药品价格仅作参考,实际价格以药房各分店为准。您可以拨打免费电话400-6000-838进行咨询,或者直接联系我们

二维码
Nb广州客服
电话
400-160-1708
微信扫码咨询
电话
二维码
Nb长沙客服
电话
400-160-1708
微信扫码咨询
电话
二维码
Nb杭州客服
电话
400-160-1708
微信扫码咨询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