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本专科新特药房推荐:鸦胆子油口服乳液
鸦胆子油口服乳液应用及特点
鸦胆子油口服乳液是高效广谱抗癌药物,国家医保用药!新型的鸦胆子油药品和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外源毒性低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药物稳定性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本药对多种肿瘤均有较大的抑制作用,本药的主要成分--油酸,与癌细胞有很好的亲合能力,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物品种,对癌细胞的不同周期均有明显杀伤作用。本药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功能的骨髓亦有保护作用,对于艾氏腹水癌、肝癌等癌种具极强的抑制作用,由于鸦胆子油口服乳液具有确切的疗效,副作用少,在临床上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鸦胆子油口服乳液的优势
1、鸦胆子油口服乳液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新一代抗癌药物,具有超强的抗癌活性和明显靶向性,能自动识别癌细胞,阻断癌症细胞的再生过程。
2、鸦胆子油口服乳液具有高含量、高智能性、广谱性、疗效好、高吸收率、安全可靠、便于服用等特点。
3、克服了剂型药物使用不够方便的弊端、克服了乳剂服用后产生的消化道不适反应的缺点。
4、由于药物呈分子状态或胶体状态或微粉状结晶分散在基质中,从而增加了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溶出速度,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达到了治疗的需求。
5、能有效帮助病人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鸦胆子油让患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生物反应调节作用。
6、本药的主要成分--油酸,是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它能够抑制拓扑异构酶(TOPOII)活性,从而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及生长,阻断癌细胞的增殖。
7、对肿瘤胸腹水的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在抑制癌细胞增长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病患颅内高压。
8、鸦胆子油口服乳液对恶性肿瘤癌细胞具有选择性,即选择性破坏癌细胞膜和线粒体等膜性系统,能够使癌细胞变性并坏死,对正常细胞无任何损害。
鸦胆子油口服乳液抗癌机理及药理作用
鸦胆子油口服乳液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靶向性的纯中药抗癌制剂,采用现代高新技术,经动物和人体实验,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可见药液的小油滴与癌细胞有较好的亲合力,癌周粘附时间长,在体内有定向分步的作用,为其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所和潴留,使肿瘤药物在该处有较高的浓度。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对癌细胞的G1、S、G2期均有一定的损伤或抑制作用,抑制癌细胞DNA合成,因而可能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除直接杀伤癌细胞外,对维持人正常代谢功能的骨髓有保护和升高白细胞作用,在体内分布比较广,主要从尿和粪便中排泄,24小时排出46%。主要用于治疗肺癌及肺癌脑转移、消化道肿瘤等。由于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成分为油酸,是抗肿瘤的活性成分。新型的鸦胆子油和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不仅外源毒性低,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um)(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2739-97其最大粒度不超过15um),稳定性也得到很大提高。
鸦胆子油口服乳液的药理作用
1)对胃癌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对各期癌细胞均有杀伤和抑制作用;
3)明显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
4)直接进入癌细胞,通过影响质膜系统和线粒体,使之变性、坏死;
5)对人胃癌化疗药物耐药细胞的耐药性有迷转作用;
6)强效的抗肿瘤作用;
7)在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能明显增强对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8)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治疗脑肿瘤及脑转移瘤;
9)对肺癌、食管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宫颈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及其它实体瘤,转移癌。
多家医疗单位临床验证总结果
鸦胆子油口服乳液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胸外科,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沈阳军区总医院,南京八一医院,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大连铁路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上海第一医院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研究室等单位临床验证,结果证实:
1、用鸦胆子油口服乳液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及其它肿瘤共570例,一疗程为一个月,治疗一至二个疗程以上,并观察一个月以上,显效(病灶缩小50%以上)占4.35%,稳定者(病灶缩小少于50%,增大不超过25%)占73.91%,进展者(病灶增大26%以上)占21.74%。
2、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鸦胆子油与化疗5-Fu一样,作用于肿瘤组织,使癌细胞核破碎,坏死,变性。免疫反应可见体液免疫反应明显增高,细胞免疫也有所增强。如治疗胃癌病人,肿块坏死灶增加,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与化疗组持平;癌周免疫反应指标(癌周淋巴-浆细胞反应)阳性例数,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与化疗组无明显差异。
3、临床症状普遍改善,表现为食欲增加、疼痛减缓、体重增加、创面结痂、肿块变软、局部淋巴手术粘连减轻,特别对因放化疗造成骨髓抑制和严重消化道反应致使中断治疗者,使用本品可使血象、肝功及细胞免疫功能不致下降,保证放化疗的顺利进行。
4、鸦胆子油口服乳液治疗胃癌、肺癌、直肠癌、食管癌、肝癌、肺癌脑转移。
5、使用鸦胆子油口服乳液10个疗程以上,未见严重毒副反应。总之,鸦胆子油口服乳液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同时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特点,建议与其它化疗或放疗联合用药,抵消放化疗的副作用,达到协同治疗效果。
鸦胆子油口服乳液耐药机制的研究
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MDR)是造成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P糖蛋白(Pgp)高表达是产生MDR的主要机制。Pgp是一种能量依赖性"药泵",定位在细胞膜上,能将细胞内药物泵出胞外,使胞内药物浓度下降,降低对肿瘤细胞的毒性,由此产生耐药性。逆转细胞的耐药性是肿瘤化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鸦胆子油乳上广泛应用的的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硬脂酸、软脂酸及花生烯酸,研究表明,鸦胆子油乳与肿瘤细胞膜有特异的亲和力。
我们设想鸦胆子油乳易穿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内,可被Pgp识别并与其作用,来竞争Pgp对其他化疗药物的结合位点,抑制药物泵出,从而达到逆转耐药的目的。鸦胆子油乳对N28/VCR、N45/VCR、7901/VCR三个耐药细胞株有较好的抑制其细胞增殖生长的作用,与ADM、Cis-DDP、MMC、5-FU、VP16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大大增强了这些药物对耐药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本研究提示鸦胆子油乳对多药耐药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尽管对鸦胆子油乳的抗癌机制已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对其细胞内作用靶点仍不甚了解。我们从鸦胆子油乳能抑制DNA生物合成得到启发,检测了其对TOPO酶活性的影响。TOPO酶是一种重要的核酶,能改变DNA的拓扑结构,在DNA复制、转录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TOPO II是细胞所必需的,在DNA复制、转录、重组中,以及在形成正确的染色体结构、染色体分离、浓缩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TOPOⅡ的细胞功能以及其催化特性,成为临床上相当广泛的化学治疗药品的靶点,如具有DNA嵌合能力的抗癌剂m-AMSA、阿霉素、表阿霉素以及非嵌入剂VP-16和Vm26都是TOPOII的抑制剂。实验结果表明鸦胆子油乳能特异性的抑制TOPOII的活力,而对TOPOI没有影响,对DNA也没有直接作用。这些现象提示TOPOII是鸦胆子油乳细胞内作用靶点之一,在细胞内可能干扰酶的正常功能而导致细胞死亡。TOPOII抑制剂如VP16和ADM等引起的DNA损伤明显下降是MDR耐药细胞株的另一特征。鸦胆子油乳抑制了细胞内TOPOII的活性,有可能使化疗药物引起的DNA损伤后修复过程受到抑制,也有可能鸦胆子油乳本身能增加TOPOII介导的DNA断裂,增加了DNA损伤累积,从而增强了其他化疗药物的作用。因此,对TOPOII的抑制有可能也是鸦胆子油乳逆转耐药细胞株的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本实验研究表明鸦胆子油乳对TOPOII有明显抑制,对胃癌耐药细胞株的增殖生长有较强的抑制,并能显著提高其他抗癌剂对耐药细胞的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