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法兰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首选药物,改良的VAD联合中剂量马法兰组成的MVDA方案,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较轻、持续时间短的优点,是目前治疗MM较理想的方案之一。
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但疗效不佳〔1〕。主要原因缺少理想的化疗方案,新近主张大剂量应用马法兰(Melphalan),可显著提高疗效,但容易造成永久性造血干细胞损害,副作用大,需有干细胞移植支持〔2〕,且后者目前国内尚难于普及应用。VAD方案具有见效快,对造血干细胞抑制轻,时间短,无肾损害副作用,但地塞米松剂量大,易诱发或加重感染、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副作用〔3〕。我们设想采用改良的VAD(即VDA)方案加上中剂量的马法兰联合组成MVDA方案治疗MM,以求扬长避短,探索一种较理想治疗MM方案。现将近8年来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
自1992年1月起,对经临床和血象、髓象检查符合于MM诊断标准〔4〕的病例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1~40),然后按完全随机分组法,把病例分成A、B两组,A组病例治疗方案用VDA组治疗方案用MVDA至1999年3月,26例MM患者完成两种方案治疗(A组13例,B组13例),可供近期疗效评价,余14例未能完成该两种方案各1个疗程治疗,未纳入统计。A组:男11例,女2例,年龄56(39~71)岁,>50岁10例,Ⅱ期8例,Ⅲ期5例。B组:男8例,女5例,年龄56(42~76)岁,>50岁11例,Ⅱ期10例,Ⅲ期3例。
1.2 治疗
A组病例采用改良VAD方案(长春新碱0.5 mg/d,1~4 d;阿霉素10 mg/(m2.d) ,1~4 d,地塞米松20 mg/d,1~4,9~12,17~20 d。均为静脉滴注。该方案与VAD方案有两点不同:①地塞米松从40 mg/d口服改为20 mg/d,静脉滴注,维持3 h;②长春新碱、阿霉素静脉滴注时间从24 h改为3 h,间歇2周,开始第2疗程治疗。为了与VAD方案区别,我们把改良VAD称为VDA方案。B组采用MVDA方案,即在VDA方案基础上,加中剂量的马法兰,16 mg/d,1~4 d,口服;长春新碱改为0.5 mg/d,1~4,9~12,17~20 d。
1.3 观察项目
每3天查血象1次,观察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化疗前及每疗程结束后的第7天均做下列检查:①骨髓象:观察骨髓增生度、有核红细胞、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的数量;②摄骨损最严重部位的X线照片,比疗程前后骨损的变化;③检测生化全套指标[包括血清白/球蛋白,肌酐(Cr),尿素氮(BUN)、肝功能、电解质、碱性磷酸酶]、血沉、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及电泳,并评价生活自理状态,标准根据文献〔4〕。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4〕。①缓解包括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②未缓解(NR)包括进步和无效。
1.5 统计方法
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MVDA方案治疗MM一疗程后,CR 2例、PR 7例,有效率69.2%;VDA方案CR 0例,PR 3例,有效率23.1%。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1 两组方案治疗MM缓解率比较
指标 名称 |
MVDA |
VDA | ||
例数 |
% |
例数 |
% | |
CR |
2 |
15.4 |
0 |
0 |
PR |
7 |
53.8 |
3 |
23.1 |
合计 |
9 |
69.2 |
3 |
23.1 |
2.2 方案
各种疗效指标变化结果比较见表2。MVAD方案与VAD方案治疗MM主要毒副作用的比较见表3。这些副作用除肢端麻木外,其余均在停药2周内恢复。26例MM病人中,治疗前肾功能不全6例,经MVDA治疗恢复正常2例。VDA方案治疗恢复正常1例,另外3例不变。20例原肾功能正常者,两种方案治疗,肾功能仍保持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MVDA方案与VDA方案对MM各种
主要疗效指标影响的比较
疗效 指标 |
MVDA+ VDA+ |
MVDA+ VDA+ |
MVDA+ VAD- |
MVDA+ VAD- |
P值 |
M蛋白下降50% |
7 |
9 |
10 |
0 |
<0.01 |
骨髓浆细胞下降 80%或<5% |
6 |
10 |
10 |
0 |
<0.01 |
骨损再钙化 |
6 |
6 |
12 |
2 |
<0.01 |
生活自理状态 改善>2级 |
3 |
6 |
13 |
4 |
<0.01 |
+为出现;-为不出现
表3 MVDA方案与VDA方案治疗MM毒副作用比较
|
指标 名称 |
MVDA+ VDA+ |
MVDA+ VDA+ |
MVDA+ VAD- |
MVDA+ VAD- |
P值 |
血象 |
WBC降低 |
9 |
7 |
10 |
0 |
<0.01 |
PLT降低 |
10 |
7 |
9 |
0 |
<0.05 | |
Hb降低 |
1 |
23 |
2 |
0 |
>0.05 | |
骨髓象 |
增生度 |
7 |
8 |
10 |
1 |
<0.05 |
红系C |
7 |
10 |
6 |
3 |
>0.05 | |
粒系C |
8 |
5 |
13 |
0 |
<0.01 | |
巨核C |
9 |
7 |
10 |
0 |
<0.01 | |
其他 |
肢端麻木 |
9 |
7 |
10 |
0 |
<0.01 |
失眠、烦躁 |
6 |
8 |
5 |
7 |
>0.05 | |
诱发或加 重溃疡 |
7 |
9 |
5 |
5 |
>0.05 |
+为出现;-为不出现
3 讨论
VAD方案是近年来治疗MM疗效较佳的方案〔5〕,但由于方案中地塞米松作为主要药物,剂量大(40 mg/d,口服),对胃肠道刺激非常明显,常诱发或加重活化性溃疡,致返酸、嗳气、上腹胀痛,甚至导致上消道出血。地塞米松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用量过大,许多病人出现失眠、多梦、烦躁,甚至出现幻觉、自言自语、躁狂、妄想等精神紊乱症状。我们在1989~1990年期间用VAD方案治疗8例MM病人,4例出现严重溃疡病,2例上消化出血,8例有明显失眠、烦躁,出现幻觉自言自语和躁狂各1例,6例病人因上述副作用中断治疗。1990~1991年我们降低了地塞米松用量(20 mg/d)并改为静脉滴注治疗7例MM病人,上述副作用明显减轻,多数病人均能承受,疗效明显下降,7例病人中仅1例达部分缓解,2例进步。由此可见,经典VAD方案、地塞米松的用量与疗效及毒副作用均密切相关,按原方案地塞米松的用量,多数病人无法忍受其副作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选择对MM最有效药物之一,马法兰与VAD联合,同时对VAD方案进行改良,增加长春新碱用药次数,减少地塞米松用量(20 mg/d,静脉滴注)以求达到既提高疗效又减少毒副作用的目的。表1显示,第1疗程MVDA方案使2/13例患者达CR,7例病人达PR,总缓解率69.23%;VDA方案仅3/13达PR。而且,各种MM疗效指标,MVDA方案明显优于VDA方案。文献报告经典VAD有效率46%~70%,VDA方案缓解率23.5%,与经典VAD方案的疗效差异明显,这可能与地塞米松大幅度减量有关。而MVDA方案因加上中剂量的马法兰,总缓解率达60.1%,明显优于VDA方案及文献报道的其他方案。从表3可见,MVDA方案导致粒细胞、血小板减低的发生率、骨髓抑制率均明显高于VAD方案(P<0.05~0.01),显然与马法兰抑制造血干细胞有关。但26例病人中的骨髓抑制,粒细胞、血小板降低均在化疗结束的2周内恢复,未见治疗相关性死亡,无化疗后诱导或加重血肌酐、尿素氮增高、肾功不全病例,治疗后肾功能不全恢复正常者2/26例(7.6%),说明MM患者对中剂量的马法兰有较好的耐受性。
结论:改良的VAD联合中剂量马法兰组成的MVDA方案,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较轻、持续时间短的优点,是目前治疗MM较理想的方案之一。
参考文献:
[1]Kylye R A.Newer approaches to the therapy of multiple myeloma.Blood,1990,76:1678~1678
[2]Tricot G,Jaginnath S,Vesole D H,et al.Hemal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s for multiple myeloma.Leukemia and Lymphoma,1996,22:25~36
[3]梁扩寰,主编.内科医师进修必读.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524~526
[4]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73~379
[5]Alexamian R.Management of multiple myeloma.Semin Hematol,1995,32(1):20~25
本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一切诊断和治疗请遵从医生的指导。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您可以拨打免费长途电话400-6000-838进行咨询,或者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