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药不能擅自停

核心提示: 目前,媒体上出现了不少有关治疗乙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并引起部分乙患者擅自停药。其实,没有不良反应、绝对安全的药物是不存在的。只要能够保证药物不良反应是一个低概率事件、危害可控,就可以使用。

201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成军教授撰写了一篇题为“抗病毒药不能擅自停”的文章,8月24日,《健康报》刊载了这篇文章。中华病网现摘录部分内容,与读者朋友共同分享。

成军教授说,目前,媒体上出现了不少有关治疗乙肝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并引起部分乙肝患者擅自停药。其实,没有不良反应、绝对安全的药物是不存在的。只要能够保证药物不良反应是一个低概率事件、危害可控,就可以使用,这就是所谓的是药三分毒的含义。

为什么不同患者有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呢?这主要是每位患者的遗传背景存在很大差别。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药物本身引起的,有些是药的代谢产物引起的,反应性存在差别,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在不同患者人群就存在差别。有鉴于此,患者对于药物说明书中所罗列的药物不良反应要认真阅读,正确对待。对于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要看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对于每位患者来说,对于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心中有数,细心体会,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大多数药的不良反应是可逆的,经过处理或无需处理即可自行消失。对于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应由专业医师处理。

核苷类抗病毒药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肌痛、肌酸激酶增高、关节痛、横纹肌溶解。一般来说,肌痛、肌酸激酶增高的预后较好,但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为横纹肌溶解。绝大部分乙肝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如果在不合适的时机停药,会使病毒反弹,造成肝炎活动,这比药物不良反应更厉害。患者可以咨询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切不可随意采取不当的停药措施。

像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在过去几十年中曾经夺去过许多人的生命,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淘汰这一类的药物。随着临床实践实践经验的增加,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满意的解决。如干扰素就不能使用了吗?不是这样的。20多年来,它还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治疗药物,关键是对药的不良反应的正确判断、及时处理。

温馨提示:

本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一切诊断和治疗请遵从医生的指导。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您可以拨打免费长途电话400-6000-838进行咨询,或者直接联系我们

二维码
Nb广州药师
电话
微信扫码咨询
二维码
Nb长沙药师
微信扫码咨询
电话
二维码
Nb杭州药师
微信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