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着吃、加量吃、预防性吃......药剂师提醒:是药三分毒,这样吃很危险!

核心提示:

近期国家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由于担心感染或感染后得不到有效救治,很多人开始对照网上流传的“新冠药物清单图”,“抢药”“囤药”,更有甚者,因为害怕感染而提前吃感冒药。然而这非但不能防病毒,反而带来了麻烦。


浙大二院药剂科主任助理何巍副主任药师提醒,“是药三分毒”,感冒药“加量吃”也好,“混着吃”也好,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市民在用药时更需要谨慎对待。

 

一,预防性吃感冒药,70岁老人肾病复发


最近一段时间,杭州市民何女士发现,家里的餐边桌上已不是以往为一日三餐服务的瓶瓶罐罐,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用于发热、咳嗽、咽喉痛等治疗感冒类的药物,种类繁多,数量惊人。“细数数品种有近20种,每一类都有三盒以上,中西药都有。”何女士说,这些都是自己70岁的母亲近段时间囤的药,而且她还发现,很多药都被“盗”了一两颗,她怀疑家里是不是进了老鼠。


这两天,母亲向她说起最近腰酸背痛,还有血尿的情况。何女士吓坏了,“这症状像是之前的IgA肾病复发了?好端端的怎么会如此呢?”于是,她赶紧带母亲到医院就诊,果不其然,检查结果显示母亲的尿液红细胞“++”,血肌酐高达200umol/L,超过了正常值。


在医生的追问下,何女士母亲才说出实情:因为自己身体较弱,基础疾病多,害怕感染病毒,就试着吃感冒药预防,也不知道哪种才对自己有效,就每一种都试试。


“原来‘偷药’是自己的妈!”何女士哭笑不得摇头,“相比新冠,肾病更可怕,造成这样的情况,真是得不偿失。”


二,是药三分毒,多少都会有些“伤损肾”


何巍介绍,肾脏是人体的“净化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和毒物,调节机体水盐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人吃药后,药物通过血液代谢到全身,最终要通过肾脏来解毒并排泄到体外。如果此前患有慢性基础病,如糖尿病、肾炎等,不按医嘱乱吃一通感冒药,很容易加重肾脏负担,严重者可致肾衰甚至尿毒症。


“市面上很多的感冒药都含有多种成分,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各类症状,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就是其中最常用的退烧药成分,不但西药类的感冒药大都含有该成分,连不少中成药类的感冒药也会添加对乙酰氨基酚。”何巍表示,感冒药“混着用”导致的某种药物成分过量常常是伤损肾的“元凶”。


比如作为常用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虽然安全性较高,但是如果服用剂量超量,它会对肝脏、肾脏等产生损害。同时混用多种感冒药,很容易造成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烧药过量,这时如果患者有肝脏、肾脏的基础疾病,如肝炎、肾炎等,就更容易会发生严重药物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而且,除了感冒药外,大部分药物都是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所以,在没有症状或明确疾病诊断的情况下,不建议擅自服药。


三,根据症状选择用药,千万不要重复用药


国家卫健委推荐的用药清单中的药物原则上都是比较安全的,但还是不建议“预防性吃药”,更不建议“混着吃”,随意的药物“加量吃”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小小感冒药也是如此。


“如果感冒或者感染新冠症状轻微,可先采用多喝水、多休息、加强营养等方式来缓解,如果持续没有缓解,也要对症下药。发烧吃退烧药,咳嗽吃止咳药,千万不要叠加使用。”何巍建议,成人与儿童对乙酰氨基酚用法不同,儿童应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用药剂量,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而成人一般每日用药3次,每日摄入最大量应不超过2000毫克。因此,用药前一定要仔细查阅说明书,即使只服用一种药物,也不能随意增减剂量。儿童和婴幼儿的用量则应当根据体重严格计算。


此外,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甲亢、青光、慢性肾炎、肺气肿等的患者,在服药前应咨询药师或医生。


最后,何巍提醒,大家在自行购买感冒药的时候,应当认真咨询驻店药师,并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不可想当然地“混搭”,如果不小心过量服用感冒药引起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最好将服用的药物一同带去,并向医生仔细描述近期服药情况,切勿觉得感冒药是非处方药就“肆意妄为”。


温馨提示:

本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一切诊断和治疗请遵从医生的指导。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您可以拨打免费长途电话400-6000-838进行咨询,或者直接联系我们

  • 没有相关文章
二维码
Nb广州药师
电话
微信扫码咨询
二维码
Nb长沙药师
微信扫码咨询
电话
二维码
Nb杭州药师
微信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