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爱护我们的医生!

核心提示:

10月22日,国内首档医生真人秀节目《因为是医生》在浙江卫视上映。该节目通过对七位年轻住院医生忙碌工作、生活的观察,为公众再现了医生这一特殊职业的生存状态。不过,电视节目再力图真实,都不远不及现实来得更为直接和残酷。

   10月22日,国内首档医生真人秀节目《因为是医生》在浙江卫视上映。该节目通过对七位年轻住院医生忙碌工作、生活的观察,为公众再现了医生这一特殊职业的生存状态。不过,电视节目再力图真实,都不远不及现实来得更为直接和残酷。

   在此节目播出两天后,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的麻醉医生昌克勤,因脑干出血陷入深度昏迷,至今未醒;三天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医生丁易在外开会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而在该节目开播前十天,该院一名烧伤科医生张普柱刚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半月之余,北京三位医生不幸倒下,不禁让人唏嘘。医生“过劳”问题是个老话题,可现实却在一遍遍用残忍的事例,重复着这个话题的重要性和严酷性。重视当下医师的身心健康,就是保护中国稀缺的医疗资源,也是珍惜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明天。

   为了更好地引起全社会、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对医生过劳问题的重视,编辑部对近几年发生的医生猝死案例进行了粗略地分析和汇总,发现了如下几点特征:

   特征一:三甲医院——过劳死的高发区

2013年11月,北京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奇连续五天做手术抢救患者后,因脑出血去世,年仅49岁。

2014年10月12日,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5岁。

2014年3月20日,江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李峰医生经过一夜手术后,当天凌晨猝死在了工作岗位上,英年38岁。

   特征二:直接诱因——超负荷工作

2013年7月4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毛翠华每天看100个病人后猝死,年仅50多岁。

2013年7月5日下午,贵州三穗县人民医院麻醉师奋战11台手术后,坐下休息从此没有站起来。

2013年7月8日下午,山东兖州中医院心内科主任陈华因过劳猝死,年仅53岁。

2014年3月27日,辽宁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四院47岁的麻醉医生王珂过劳猝死。

  特征三:首要杀手——心脑血管疾病

2014年3月30日,甘肃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存环医生突发脑出血,因医治无效去世。

2014年8月11日,连做4小时手术的徐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外二科主任医师胡远超因脑干出血昏迷。

2014年10月24日,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麻醉医生昌克勤因脑干出血陷入昏迷,至今未醒。

2014年10月25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医生丁易在外开会会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

  特征四:总体趋势——过劳死年轻化

2013年7月4日夜间,上海长海医院海宁分院的麻醉医生姚谨涵倒在夜班室,年仅29岁。

2014年1月18日,安徽阜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吴辉下夜班后在家猝死,年仅32岁。

2014年3月3日,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麻醉科麻醉医生岳琦在家猝死,年仅34岁。

2014年4月8日凌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生猝死家中,年仅31岁。


  链接——过劳死:该词源自日本,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时期,指因过度劳累工作导致的死亡。近年来,“过劳死”成为日本列岛的热门话题。据报道,日本“过劳”而死的人多在30—50岁之间,死因是急性心肌梗塞、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经调查,死者往往在死前一周有过重的工作任务或过大的心理压力。

  医生压力面面观

  受中国科协调宣部的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先后于2008年和2013年开展了两次跨省区的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大样本问卷调查。根据2013年的调查显示:42.0%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大,34.0%的人感到很大。在综合多方信息的基础上,医生面临的压力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作压力巨大。有调查显示,近一半医务人员日工作时间在10个小时左右。而且,技术职称越高,承担的工作任务越繁重,花费时间也越多。此外,医生社会兼职也加大了工作压力。调查显示,29.2%的医生参与了教学工作,40.5%的人参与了科研工作,25.0%参与了管理、院外会诊和多点执业等工作。身兼数职成为医生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

  其次,社会压力加剧。高风险、高强度的院内外临床工作,以及科研教学任务、医院管理工作,都是医生提升自身价值的方法,也是应对行业竞争的有力手段。这些压力可以成为医生工作的动力来源,令其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不过,现今紧张的医患矛盾、频发的医患冲突,让医生所处的医疗环境日益严峻,医生的职业危机感越来越强烈。

  最后,政策加压让医生身心疲惫。近5年来,随着患者医疗需求的不断释放,激增的就医人群已令医生们备感分身乏术。这一现象以大型三甲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尤甚。目前整个医疗环境分流不畅、就诊无序的现象,无形中也对医生压力的激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链接——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非常同意医务人员过劳是个普遍现象,但是并不都是在院内过劳,很多都是附加了院外的各种工作,开会,打工,会诊,公务,外援等等。我们的改革应该考虑医务人员的健康,不应总是内部挖潜,增加劳动服务的量。

  医院管理六法

   尽管许多医生认为造成压力的外界环境因素难以控制,但是医疗管理者应该有所行动,帮助医生缓解由于工作造成的压力。

第一,医疗机构应该提供更多的辅助服务,以帮助医生从大量行政工作和病案书写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时间服务更多的患者。

第二,鼓励半日制工作。当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减少临床服务时间,就需要更多的医助和护师提供服务。以护师代替医生,正在成为家庭医疗服务的新趋势。

第三,让医生们有更多时间和机会照顾自己。医院可以设置院内健身设施或健身锻炼课程。如果医院不能提供院内设施,也应该鼓励医生每天为自己安排时间从事健康活动。

第四,增加行医压力教育课程。医学教育机构要及时找出在临床训练中容易产生压力的因素,并且向医生提出应对压力和怠倦的措施及处理方法。

第五,帮助医生理解“顾及自身”的重要性。医生的烦恼和普通人一样多,但医生并没有意识到职业压力已经损及身心健康。提高自我健康意识不是一夜即可产生的奇迹,而应该成为医生和医院共同的关注点,成为医院文化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第六,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例如提供“医生调停/介入服务、逐步升级的辅导和监督项目”可以防止医生出现恶劣品行;设计联合性的训练和咨询服务项目,专门帮助行政、医生管理者和同行们一起面对和处理影响个人和职业的不愉快问题;建立医生特殊关注服务,使医生及其家庭成员享受资深心理专家的咨询服务等。

   钟南山:医生应学会自我减压

   针对日益严重的医务人员“过劳”现象,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呼吁医务工作者要关注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根据自身几十年的从业经验,他提出了4个基本健康建议:

1、每日均衡营养,定时定量合理饮食;如果由于工作繁忙无法满足全面营养,建议在膳食之外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2、保障睡眠,注重充分休息;一张一弛,才是健康之道。

3、适当运动,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4、善待压力,学会把压力作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平和的心境,面对生活种种挑战。

温馨提示:

本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一切诊断和治疗请遵从医生的指导。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您可以拨打免费长途电话400-6000-838进行咨询,或者直接联系我们

  • 没有相关文章
二维码
Nb广州药师
电话
微信扫码咨询
二维码
Nb长沙药师
微信扫码咨询
电话
二维码
Nb杭州药师
微信扫码咨询